杜鵑花是世界著名觀賞花卉,也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其大部分分布于溫帶及亞熱帶高山,因此,杜鵑花的園藝栽培種及從國外引進的西鵑均不耐零度以下低溫。在我國長江以北地區(qū)大都采用溫室盆栽。 杜鵑花是淺根性花卉,喜疏松、通透性能好,含豐富腐殖質的酸性土壤。而我國北方盆栽杜鵑用土均較困難,常采用山坡土及從石縫中找土的做法,土源少,而且麻煩。 1978年沈陽北陵公園劉玉增同志開始搞高接換冠杜鵑并想用嫁接方法大量繁殖新品種時,杜鵑培養(yǎng)土是急待解決的問題。 當時我國從1973年開始栽植日本落葉松(是中日建交時贈送我國的禮物)。栽植時要求土壤pH5~6。而栽植杜鵑的土壤pH值在4.5~6之間。就聯想到杜鵑花與落葉松要求的土壤pH值相近似。這時,經過幾年栽植的落葉松地下,落有厚厚的腐葉,就摟取部分表土及腐葉,并參雜有一些松毛,經實驗后,杜鵑生長良好,具體做法是: 落葉松腐葉土經篩后除去石塊、殘枝。幼苗用土為腐葉土中可混雜腐蝕松毛70%~80%,栽植多年生的杜鵑,松毛和土各占50%。 現已經過十多年的栽植觀察。落葉松腐葉土不單是栽植杜鵑的理想用土,也可推廣應用到培育其他南方花卉,配置酸性、微酸性及疏松通透性能好的培養(yǎng)土。 其優(yōu)越性有以下幾方面: 1.落葉松為速生樹種,廣泛分布于我國的東北、西北及新疆,華北的部分地區(qū)。資源豐富; 2.落葉松不像其他針葉樹葉,因表皮細胞壁強烈角質化而變得硬而光滑。它的葉細小、扁平、質地柔軟。所以制做培養(yǎng)土比較容易。用其腐葉、半腐葉及混入部分松毛都能使用,很方便; 3.質輕,可降低盆土重量; 4.纖維細小、柔軟、較易保持水分; 5.屬酸性、并且腐葉土是長效肥力; 6.可單獨使用栽植杜鵑或與其他材料搭配,配制培養(yǎng)土,以提高土壤的酸性及通透性。適應各種花卉的需要。 [詳情]
赤首烏,是名貴藥材何首烏里的其中一種,屬蓼科植物,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臨床藥用可補肝腎,養(yǎng)精血、降血清膽固醇、治須發(fā)早白、便秘、肢體麻木、關節(jié)疼痛等,除此之外首烏肉與菜肴相配,味道鮮美爽口,營養(yǎng)豐富,長期食用,身體強健,可預防多種疾病。近幾年在河北安國藥材市場上,赤首烏的價格一致徘徊在每公斤10元-15元之間。種赤首烏年平均畝收入在3000元左右,比糧食作物約增收3-5倍,現將種植赤首烏的經驗和技術整理成文,供廣大種植愛好者參考借鑒。一、精心育苗。赤首烏屬塊莖類植物,塊莖基部萌芽再生能力強。秋末冬初塊莖膨大成熟時,可采挖野生塊莖連藤,切取藥用部分,將塊頭連莖藤10-15厘米長留作繁殖種。先在苗床密植育苗,苗床畦寬3米左右;畦溝寬25厘米,深15厘米;要求整地細碎、松軟,施一些土雜肥作基肥;株行距15×15厘米,栽深8厘米左右。赤首烏喜蔭怕強光,栽后需搭蔭棚遮蔭,見光度60%-70%;經常注意淋水保濕和防治地下害蟲。冬季塊莖一般處于休眠狀態(tài),到了翌年春暖才開始萌芽出苗再生。二、大田移植。入春后,苗長到20厘米左右開始移植,可選在旱地或緩坡地作大田,做到精細整地,畝施土雜肥1500公斤左右,漚制發(fā)酵過的過磷酸鈣25公斤以上作基肥,隨即反復犁耙,使料與泥土充分混勻,然后起畦(與育苗規(guī)格相同),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25厘米,栽深8厘米,稍壓實泥土,澆足定根水。三、田間管理1、搭蔭棚。赤首烏喜蔭怕強光,栽后須及時搭棚遮蔭;棚頂用雜草覆蓋,要求見光度60%-70%,待到過了“大暑”,光弱暑消,天氣混和后,可逐步揭去蔭棚,以光促長,使塊莖迅速膨大,從而提高產量。2、搭支架。赤首烏莖藤屬攀纏性,栽后及時搭好支架,用細竹桿或小木棍插在近根處,讓其莖藤攀纏而上,利于充分接納光照,以促進光合作用。避免爬地,因地面過濕而導致各種病蟲害,影響其正常生長。3、適時追肥。赤首烏生育期需氮、磷、鉀等肥,要合理搭配。應以基肥為主,追肥補足。全生育期共追肥兩次,較好次于苗高1米左右進行,一般畝施尿素3公斤—4公斤,氯化鉀10公斤—15公斤(或草木靈150公斤)如基肥不施有磷肥的,須補施磷肥30公斤左右。塊莖開始膨大時,進行二次追肥,畝施尿素3公斤左右或人畜糞水15擔左右,氯化鉀8公斤-10公斤,或土雜肥150公斤-200公斤,使塊莖積累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利于高產優(yōu)質。4、防蟲治病。赤首烏抗性較強,目前未發(fā)現什么病害發(fā)生。但須注意防止氮肥過量,造成肥害和招致根腐病。蟲害主要防治小地老虎,可用敵百蟲拌合炒香后的麥麩置于田間地頭誘殺。四、收獲加工。以零碎塊根栽培的赤首烏,可當年春栽秋挖,秋天種植的赤首烏可第二年采收,用種子和扦插繁殖的,為保證產量需經過3--4年的生長才可以收獲,單株產量一般在2.5公斤左右,畝總產鮮首烏一般在2500公斤左右。赤首烏的采挖時間可在每年的深秋初冬進行,先割莖葉后洗凈在太陽下曬干捆扎即成中藥“夜交藤”,起獲的塊根洗凈泥土,剖成兩半或多半曬干或烘烤干即可入藥出售,需要留種的冬季要將赤首烏深埋地下防凍,第二年春暖花開時挖出即可繼續(xù)繁殖使用。另外,需要提醒初種者的是,中草藥市場價格變化很大,缺了是寶,多了成草,在引種前一定要研究和考察預測市場,確保種成售出萬無一失。 (記者 佚名) [詳情]
鐵線蕨學名Adiantum capillarus-veneris 科屬鐵線蕨科,鐵線蕨屬 別名:鐵絲草、鐵線草 原產熱帶美洲和亞熱帶地區(qū),我國產于長江流域以南以及甘肅、陜西等省。鐵線蕨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huán)境,不耐寒,忌陽光直射。喜疏松透水、肥沃的石灰質土砂壤土,盆栽時培養(yǎng)土可用壤土、腐葉土和河砂等量混合而成。生長期每周施一次液肥,注意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和較高的空氣濕度。在氣候干燥的季節(jié),可經常在植株周圍地面灑水,以提高空氣濕度。鐵線蕨喜明亮的散射光,忌陽光直射。光線太強,葉片枯黃甚至死亡。它喜溫暖又耐寒,生長適溫為13-22,冬季越冬溫度為5。 鐵線蕨以分株繁殖為主。分株宜在春季新芽尚未萌發(fā)前結合換盆進行。將長滿盆的植株從盆中扣出來,支掉大部分舊培養(yǎng)土,切斷其根狀莖,分成二至數叢,分別盆栽,可成不新植株。另外,鐵線蕨的孢子成熟后散落在溫暖濕潤環(huán)境中自行繁殖生長,待其長到一定時盆栽也可。 栽植 盆栽時,盆缽可選用淡色的釉盆和瓦盆;盆土必須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通氣性,一般用富含腐殖質的泥炭土或腐葉土,再加入約1/3的粗砂和細砂,并放入一些骨粉,且盆底應墊一些碎瓦片或粗砂以利排水,根莖栽植深度為1.5~2.5厘米。春季栽植或翻盆換土。盆栽常用腐殖土或泥炭土,再加少量河沙和基肥混配而成的培養(yǎng)土。每年春季換盒,換盆時勿傷根,避免風吹,保持盆土濕潤和較高的空氣濕度。待長出新枝后即可正常管理。 溫度與光照 鐵線蕨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huán)境。生長適宜溫度白天21-25℃,夜間12-15℃。冬季應入溫室,溫度在5℃以上葉片仍能保持鮮綠,但低于5℃時葉片則會出現凍害。喜明亮的散射光,怕太陽直曬。夏季可適當遮蔭,長時間強光直射會造成大部分葉片枯黃。在室內應放在光線明亮的地方,即使放置1年也能正常生長。 澆水與施肥 鐵線蕨喜濕潤的環(huán)境,生長旺季要充分澆水,除保持盆土濕潤外,還要注意有較高的空氣濕度,空氣干燥時向植株周圍灑水。特別是夏季,每天要澆1-2次水,如果缺水,就會引起葉片萎縮。澆水忌盆土時干時濕,易使葉片變黃。每月施2-3次稀薄液肥,施肥時不要沾污葉面,以免引起爛葉,出于鐵線蕨的喜鈣習性,盆土宜加適量石灰和碎蛋殼,經常施鈣質肥料效果則會更好。冬季要減少澆水,停止施肥。 防治病蟲害 盆栽鐵線蕨,常有葉枯病發(fā)生,初期可用波爾多液防治,嚴重時可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防治。若有介殼蟲危害植株,可用40%的氧化樂果1000倍液進行防治。 養(yǎng)護技術 鐵線蕨性喜溫暖陰濕環(huán)境,不耐寒,不耐旱,宜酸性土壤。盆栽可常平放在室內具有散射光處,則生長良好。盆土以山地森林土和肥沃園土各半混合配制的培養(yǎng)土為宜。生長季節(jié)澆水要充足,每隔2周左右需施1次薄肥,促使其生長繁茂。夏季宜放室外蔭棚下養(yǎng)護。葉叢過密時,可將老葉適當修剪,否則葉片易變黃,有礙觀瞻。入冬后移入室內放于散射光處,室溫保持10℃左右即可安全過冬。 冬季氣溫低,遭受晚霜或早霜的凍害。鐵線蕨性喜溫暖而濕潤的氣候,不耐寒,生長適溫為15~24℃,冬季室溫若在10℃以上,葉片可保持翠綠,低于5℃即發(fā)黑變黃。過于蔭蔽,長時間不見陽光。鐵線蕨怕暑熱,不能在陽光下曝曬,但也不能全部蔽蔭,夏季較好放在室外蔭棚和大樹下,或夜間搬到室外,白天搬回室內。冬季應充分見光。 夏季氣候悶熱,通風不良。應提高空氣濕度,加強通風。 [詳情]
草坪草與其他作物不同之處在于成坪之后要求它盡可能長得慢,否則會增加剪草工作量,提高成本。因此施肥應氮、磷、鉀肥平衡供應,控制氮肥的用量。一般每年春秋施肥,春施可促進草坪提前返青,減少傷害,秋后還可延長綠期,增加分蘗和地下莖。 鉀是草坪草需要量僅次于氮的營養(yǎng)元素。一般為氮需要量的一半。施用鉀肥可以適當降低氮肥的施用量,并增強抗病能力。因為過量施氮,使草坪草生長量增大,增加剪草工作量;而且使整個植株柔軟多汁,抗性下降。目前國內外草坪鉀肥的應用以包衣鉀肥為主,通過包衣控制鉀肥的釋放速度,減少鉀肥的滲漏流失。磷在草坪中的需求量比氮和鉀要小。但土壤中大部分磷不能被草坪有效利用,所以草坪所需的磷肥主要來自化學肥料。由于土壤中磷常常積累在土壤表層,因此打孔通氣有助于磷移動到草坪草根部,保證磷肥的供給。 作者:單 英 杰 聯系電話:9616806170 信息來源:浙江省農業(yè)廳土肥站 (記者 佚名) [詳情]
枸杞屬半常綠灌木,枝條呈拱形遒勁;根若游蛇,虬曲多姿;秋冬之季,紅果累累,有"雪壓珊瑚"之稱,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枸杞盆景的具體做法如下:采挖樁頭 4月上旬在枸杞剛開始萌發(fā)時,選擇形狀較好的樁頭,先截短長枝,剪去雜亂枝,小心挖掘,把完整的根挖出來,立即裝入塑料袋中,扎好口,以免水分蒸發(fā)。土盆 選用口徑與高均為20厘米的花盆,以疏松的沙壤土為好。栽前,先把根修剪到適合盆栽程度,蘸上泥漿,然后置于盆內。栽好后,澆透水,放置2-3天,待土壤略干,進行造型。造型 利用枸杞萌發(fā)力強、枝條生長快的特點,造成傘形、2層樓、3層樓等形式,傘形、2層樓、3層樓具有枝條分別為1、2、3枝,剪后每層之間相距15厘米,分別將枝條4用鐵絲固定于合適的位置。管理 (1)保濕:要經常噴水,保持枝干濕潤。(2)抹芽:4月中旬萌芽時,要及時抹芽,要求每個枝干上只保留頂端四周的芽,其余的全部抹去。(3)修剪:4月下旬,當留下的嫩芽長至10厘米左右時進行修剪。(4)追肥:4月下旬開始追施氮肥,用0.2%尿素水溶液,每隔10天澆1次,到7月底,各種形狀均已形成,停施氮肥,改為每隔10天追施1次0.2%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成花坐果8月份花芽形成,逐漸開出朵朵紫色小花。9月坐果,10月果色漸漸變紅。霜前移入室內,則綠葉終年不落,紅綠相間 ,格外美觀。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