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茶黑毒蛾
中文別名:茶茸毒蛾
拉丁學名: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
分布區(qū)域:安徽、浙江、貴州飛臺灣等省均有發(fā)生。
形態(tài)特征:成蟲:雌體長15—20毫米,翅展32—40毫米,雄體長12—14毫米,翅展27—30毫米。體翅栗黑色。觸角雙櫛齒狀。前翅近頂角處有3、4個顏色深淺不一的縱紋,翅中部近前緣有1個灰白色斑塊,其下方還有1個黑褐色斑塊,斑塊的外下方常有1個白色斑;點。翅中部銀灰色,基部黑褐色。腹背有3、4束黑毛叢,縱列成行。卵球形,灰白色,直徑約0.8毫米,頂部凹陷。幼蟲:老熟幼蟲體長26—30毫米,黑褐色。腹部背面1—4節(jié)各有1對棕褐色毛束聳立,第五節(jié)有l(wèi)對黃白色毛束,第八節(jié)有1對黑褐色毛柬,向后上方斜向伸出。胸、腹部常各有2對白色長毛。蛹:長11—17毫米,黑褐色,背部有許多棕色毛,腹末有1枚臀棘。繭絲質(zhì)松軟,棕褐色。
為害作物:除茶樹外,還為害油茶等。
為害癥狀:幼蟲咬食葉片成缺刻或孔洞,嚴重時把葉片、嫩梢食光,影響翌年產(chǎn)量、質(zhì)量。幼蟲毒毛觸及人體引致紅腫痛癢。
分類屬性:鱗翅目,毒蛾科
發(fā)病特點:成蟲有趨光性,羽化1—2天后在老葉背面產(chǎn)卵,卵粒排列整齊呈塊狀。各蟲態(tài)歷期:卵期7—10天(越冬卵170多天),幼蟲期20—27天,蛹期10—14天,成蟲期5—12天。幼蟲孵化后群集在葉背取食葉肉,多在黃昏至清晨為害,喜食幼嫩葉片,蟲口密度大時,可將老葉和嫩梢全部食盡。4、 5齡幼蟲有假死性,受驚后卷縮墜落。老熟幼蟲爬至茶叢基部枝椏、落葉下或土隙間結(jié)繭化蛹。
流行動態(tài):安徽、浙江一年發(fā)生4代。以卵在葉背越冬,在杭州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孵化。第二至四代幼蟲發(fā)生期分別在6月上旬至6月下旬、 7月中旬至8月中旬、 8月下旬至9月下旬。
防治方法:(1)結(jié)合中耕、除草、施肥消滅蟲蛹,結(jié)合采茶摘除蟲葉,亦可利用幼蟲假死性振落捕殺。(2)在幼齡幼蟲期,每畝噴灑80%敵敵畏或50%辛硫磷或90%敵百蟲1.5—2兩(合1500倍液),或10%除蟲精.如幼蟲有假死墜地,樹冠下表土也應噴布。(3)燈光誘殺或雌蟲活體性誘殺成蟲。
常用藥劑: 50%殺螟松 50%馬拉硫磷 多角體病毒
(記者 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