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鼎大花卉籽種有限公司

主營:種子

掃一掃,進入手機商鋪

供應產品分類
企業(yè)新聞
  • 玉米粗縮病的發(fā)生及防治方法發(fā)布時間:2009-03-11

      玉米粗縮病是由玉米粗縮病毒引起的一種玉米病毒病害,田間主要靠灰飛虱帶毒傳播。該病毒除為害玉米外,還可侵染小麥、大麥、高梁等。輕病年份可減產5%~0%,重病年份可減產30%以上甚至絕產。因此應加強調查,及時防治! ∫、癥狀:  玉米出苗后染病,植株心葉出現(xiàn)扭曲生長,病苗濃綠,葉片短而厚,硬而脆,密集叢生,葉背面葉脈上產生長短不一的蠟白條突起,用手觸摸有明顯的粗糙感,植株生長遲緩,出現(xiàn)死苗、弱苗,一般需毀田重種;玉米3~5葉時染病,植株上部節(jié)間粗腫矮縮,節(jié)間短縮,葉片叢生青綠,多數(shù)難抽穗結實,造成嚴重減產;5~7葉后染病,病株矮化,葉色濃綠,雖能抽穗結實,但果穗小,籽粒瘦,經濟產量相對較低。  二、發(fā)病條件  1.毒源廣泛:自然界廣泛存在著毒源寄主及傳播介體,多數(shù)禾本植物和雜草是玉米粗縮病的寄主植物,且在灰飛虱越冬代三、四齡若蟲體內越冬,毒源較廣泛。  2.玉米播期:玉米播種期不同,病害發(fā)生程度不同。春播及麥田套種發(fā)病重,麥收后滅茬直播發(fā)病較輕! 3.品種:不同品種之間感病程度不同。目前生產上高抗玉米粗縮病的優(yōu)良品種較少。  4.田間雜草:田間路邊雜草是灰飛虱和病毒越冬越夏的寄主,也是發(fā)生流行的基本條件,但近年田間路旁、渠道等公共地帶雜草叢生嚴重,為玉米粗縮病及其介體提供了豐富的中間寄主和廣闊的越冬、越夏場所,造成靠近近田邊、溝渠旁及雜草多的地塊發(fā)病較重! 5.氣象條件:近幾年秋季溫度偏高,傳毒昆蟲為害時間長,致使越冬寄主毒源增加;冬季氣溫偏高,傳毒介體灰飛虱越冬死亡率較低;夏季連陰多雨,有利于傳毒昆蟲越夏和田間毒源的積累! 6.耕作制度:玉米品種生育期偏長,播種過早,麥套玉米面積增加,小麥、玉米共生期較長,此種栽培方式使玉米幼苗期與帶毒灰飛虱一代成若蟲盛發(fā)期相遇,致使毒源大量傳播,造成玉米粗縮病嚴重發(fā)生! 《、防治方法  1.適當調整玉米播期:玉米適當晚播,能有效地減輕該病的發(fā)生。重病田應于麥收后滅茬直播,躲過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一代灰飛虱成若蟲盛發(fā)傳毒期;輕病田就于麥收前5~7天套播,盡量縮短小麥和玉米的共生期! 2.選用中早熟耐病品種:經試驗調查,品種間的耐病性有差異。如農大108、魯單981、登海11號等品種較耐病,應大力推廣。  3.加強管理:及時鏟除田邊路邊溝渠旁雜草,及時中耕除草滅茬,增施有機肥,N、P、K配合施肥,遇旱及時澆水,促苗早發(fā)健壯,增強抗病蟲能力,及時拔除病株,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 4.推廣使用包衣種子:種子劑在種子周圍形成保護屏障,不但能防治地下害蟲,預防病害,而且能隨種子出土藥劑被玉米吸收,兼治灰飛虱、蚜蟲等地上蟲害,有效期一般35天左右! 5.消滅蟲源:在成蟲擴散高峰期和若蟲產卵孵化高峰期,即灰飛虱向玉米地遷移之前,用藥劑進行防治,可選用40%久效磷1500倍液,或20%灰掃利2000倍液,或20%滅多威1500倍液,或用80%敵敵畏500毫升拌細土25千克撒施,防治重點是地頭、田邊、溝渠、道路兩側雜草較多的地方;在套種玉米麥收以后有灰飛虱遷移危害時,應及時用上述藥劑或用10%吡蟲啉2000倍液對大田進行肪治,能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6.藥劑防治:對于發(fā)病地塊,可選用1.5%植病靈800倍液,或20%病毒寧1000倍液,并分別加入0.2%磷酸二氫鉀溶液混合后噴施,可有效控制發(fā)病 (記者 不詳) [詳情]

  • 香菇反季節(jié)栽培技術發(fā)布時間:2009-03-24

    1.栽培場所選擇選擇遠離畜禽欄舍、無污染、通風陰涼、靠近水源的場地。菇棚為露地式或半地下式栽培。2.栽培季節(jié)安排一般以12月初制栽培種,元月份制栽培袋。次年6~8月出菇。3.培養(yǎng)料配方①木屑78%,麩皮20%,石膏2%,磷酸二氫鉀0.3%。②棉籽殼44%,木屑40%,麩皮12%,玉米面3%,石膏粉1%。棉籽殼或麩皮新鮮、無霉變,使用前在烈日下暴曬3~5天。料水比為1:1.2,pH值為6~6.5,料拌好后堆制2小時裝袋滅菌。4.菌筒制作選用15厘米×45厘米×0.04厘米的低壓聚乙稀塑料袋裝料,每袋裝干料0.75千克左右,袋裝應在4小時內完成。常壓滅菌灶溫應在4小時內達到100℃,并維持8~12小時。滅菌后冷卻至25℃,按無菌操作要求打孔接種,用種量10%左右。接種后的栽培袋移入培養(yǎng)室,在黑暗下保溫24~28℃,空氣濕度60%~70%下發(fā)菌,通風換氣,40~50天菌絲可長滿袋,出現(xiàn)隆起和局部轉色。5.脫袋及上棚菌絲長滿后20~30天,將菌筒脫袋,脫袋后的菌筒小心放在菇架上,間隔5厘米。為防止菌筒脫水,向地面灑水保濕。若棚內溫度超過25℃,可短時間揭開通風孔降溫。菌筒表面短絨毛狀菌絲長至2毫米時,增加降溫降濕次數(shù)促其形成菌膜。菌膜形成和轉色期棚內溫度為19~22℃,適當增加光照,一般7~10天左右菌膜可正常轉為紅褐色。6.催蕾出菇期管理菌筒轉色后要加大晝夜溫差刺激菇蕾形成。夜間加大通風降溫,白天增溫,保持棚內相對濕度80%~85%,溫度過低時應適量噴水。每天開通風孔2~3次,促使菇蕾形成,菇蕾蠶豆大小時,每天早、中、晚各噴水一次,以地面和菇蕾潮濕為度。出菇期保持溫度18~25℃,白天適當增加光照,促使香菇子實體顏色加深,正常發(fā)育。7.采收菇蓋邊緣內卷似銅鑼狀時應及時采收,采大留小,不碰傷小菇蕾。頭潮菇采完后可揭開通風孔,通風4~5小時,降低棚內溫度,再蓋棚養(yǎng)菌,拉大晝夜溫差刺激第二批菇菌形成。(王敏珍陳朝陽) (記者 佚名) [詳情]

  • 紅皮黃楊的培植技術發(fā)布時間:2009-07-25

    紅皮黃楊亦稱山黃楊,枝叢葉繁。葉互為輪生三枚,葉有大、中、小之分,都呈長卵圓型,革質,厚,有光澤。黃楊是常綠灌木或喬木,系黃楊科黃楊屬(有6屬30種),木質堅細,產我國溫帶及亞熱帶的江、浙、皖等部分山區(qū)。夏日黃楊枝梢開小淡黃色花,花無瓣,有淡粉花香氣,花多簇生于頂端,呈傘狀花序,花后結果,每果一籽。繁殖多為籽播,因其難長大,故多作盆景。黃楊性喜暖濕潤,半陰,較耐寒,耐瘠薄,耐修剪。其病蟲害少。 人們喜愛的是具有曠野古木的縮影的古樁,其多為蒼奇古樸。筆者20年前在市場選購幾塊黃楊老樁,經過對其修剪,保留少量枝葉,將其植于稍大一點的泥盆內。然后連盆放置半蔭處,用泥土將盆堆好的植株網狀覆蓋。每天用噴水壺在上午9-11時各噴2次,見草濕為度,至秋后逐漸減少。切忌水多,否則引起漬害而爛根。要悉心養(yǎng)護,務必疏忽。于當年霉雨期發(fā)芽生根,可見芽葉茁壯成長。否則必定是前功盡棄。成活后三五年方可造型,可望得其獨待的古貌老樁盆景。 (記者 佚名) [詳情]

  • 豌豆芽菜培育技術發(fā)布時間:2009-08-19

      豌豆芽菜是以豌豆種子培育而成的新型蔬菜。其生產具有投資少、風險小、生長周期短(7~10天)的特點,每公斤豌豆種可產1公斤~1.5公斤龍須芽苗。它品質柔嫩,富含維生素C和鐵元素,無污染,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其培育方法如下! ∫、材料準備。豌豆芽苗生長適溫為18~23℃。如室外平均氣溫高于18℃,則不需任何保護設施?蛇x擇庭院、閑置民房、大棚、日光溫室等處栽培,冬季、早春和晚秋可利用加溫設施栽培。備好栽培架、栽培容器、基質、噴水設施、加溫設施和浸種容器。栽培架可用角鐵、鋼筋、竹木、磚頭等材料制成,設立3~6層,每層間距30~40厘米,寬度視育苗盤的長度而定。栽培容器選用輕質塑料育苗盤,規(guī)格為長60厘米、寬25厘米、高3厘米,或長34厘米、寬25厘米、高5厘米。大面積栽培應安裝微噴設施,小規(guī)模栽培應備有噴霧器、噴壺以及塑料桶、缸等。基質選用無毒、質輕、持水能力強、殘留物易處理的潔凈新聞紙或白棉布、無紡布等! 《、精選種子。可選用青豌豆、麻豌豆、紫豌豆等,要求是籽粒飽滿、無污染的新鮮種子! ∪、浸種催芽。浸種前曬種2天。先用20~30℃的凈水淘洗2~3遍,然后用超過2~3倍種子體積的水浸泡18~24小時。浸種后淘洗種子2~3遍;輕搓并用水沖去種皮黏液,較后撈出,瀝干。寒冷季節(jié)浸種后,需將種子放在平底且漏水的容器中,上蓋濕布,置于18~23℃恒溫處催芽。2天后種子露芽時即可播種。  四、定量播種。在洗凈的塑料育苗盤盤底鋪1層新聞紙;吸足水分后將已催芽的種子均勻撒播在濕基質上,規(guī)格為60厘米×25厘米×5厘米的育苗盤,每盤可播種450~500克;34厘米×25厘米×5厘米的育苗盤,每盤可播種300~350克。每6盤為1摞,置于栽培架上,用黑色塑料膜遮蓋,18~23℃下催芽。每天1次調換苗盤上下、前后的位置,向苗盤均勻噴水。待芽長2~3厘米時,將苗盤移至栽培架。如果氣溫適合芽菜生長,浸種后可直接播種上架。夏季栽培,種子一定要淘洗干凈,以防種子腐爛、病害蔓延! ∥、芽苗管理。抓好光照和水分管理。應將芽苗安排在中光或弱光區(qū)。如室內光線過強,可用黑布或遮陽物適當遮光。為使芽苗鮮嫩多汁,每天需噴水或噴霧2~3次。噴水量以苗盤內基質濕潤、不大量滴水為度。同時澆濕地面,保持空氣相對濕度85%左右。陰、雨、霧、雪天氣或溫度低時應少澆水,高溫、干燥時多澆水。每天通風、調節(jié)濕度,以預防病害! ×⑦m時采收。當芽苗高10~12厘米;頂部復葉剛展開,苗呈淺黃綠色時采收。從距基部2~3厘米處剪斷,按每盒100克裝盒或每袋300~400克裝袋上市。作者單位:黑龍江佳木斯農業(yè)學校 (記者 佚名) [詳情]

  • 如何防止吊蘭葉尖干枯發(fā)布時間:2010-07-11

    盆養(yǎng)吊蘭,在一般情況下,常出現(xiàn)葉尖干枯、葉片逐漸失去光澤等現(xiàn)象,為養(yǎng)好吊蘭,需采取如下措施: 一、光照適當?shù)跆m喜半陰環(huán)境,秋季應避開強烈陽光直射。秋季陽光特別強烈,白天需遮去陽光的50%~70%,否則會使葉尖干枯,尤其是花汁品種,更怕強光照射。金邊吊蘭在光線弱的地方會長得更加漂亮,黃色的金邊更明顯,葉片更亮澤。 二、施肥適量吊蘭是較耐肥的觀葉植物,若肥水不足,容易衰老,葉片發(fā)黃,失去觀賞價值。宜每7~10天施1次有機肥液,但對金邊、金心等花葉品種,應少施氮肥,以免花葉顏色變淡甚至消失,影響美觀。適當施用骨粉、蛋殼等漚制的有機肥,待充分發(fā)酵后,取適量稀釋液,每10~15天澆1次,可使花葉艷麗明亮。 三、澆水適當?shù)跆m喜濕潤環(huán)境,要經常保持盆土濕潤,秋季澆水要充足,中午前后及傍晚還應往枝葉上噴水,以防葉片干枯。如吊蘭上蒙塵較多,既影響其生長,又影響其美觀,所以要經常對枝葉進行噴水,保持枝葉艷麗美觀。下部枯葉、黃葉要隨時摘去,平時要保持正常濕度,不宜干燥,也不宜過濕。 更多信息: 金邊瑞香為何葉子萎枯? 冬令養(yǎng)花卉多曬少澆水樹樁盆景中犧牲枝的利用 花卉生長中的缺素癥 (記者 佚名) [詳情]

  • 蘆薈的繁殖方法發(fā)布時間:2011-06-27

    蘆薈的繁殖方法(一)組織培養(yǎng)法在育種技術欄目中詳細敘述。這是一種較快的繁殖方法。(二)分株繁殖法分株育繁殖苗是指從母株上分離塊莖芽或吸芽作繁殖材料進行人工培育的方法。塊莖芽和吸芽幼齡時靠母體營養(yǎng),隨著幼芽的成長才分化出根系,漸漸可以自養(yǎng)。所以,太幼小的分株苗其生理功能尚未完善,過早地從母體分離,往往生長困難。一般新植株要長到5~10厘米,根點突出或已長根時,較易分離成活。對于塊莖芽苗,可將整個母株地下部挖出,然后在塊莖上查找芽的著生點,芽苗足夠大時,往往也有根系發(fā)生,與母體連接處也有離層產生,輕輕用手一剝就能將其分離開來,而且母體塊莖上的傷口也較小,創(chuàng)面自然圓滑,基本上不用處理,對母株的影響也不大。著生部位較高的地表塊莖芽,其根系和離層發(fā)育都較好,不用挖動母株就很易分離。吸芽或由吸芽發(fā)育而成的分枝,一般離層發(fā)育程度都比較差,即使吸芽已經長根,也往往不易從母體上的葉腋分離出來,繁殖時要用刀切割,在干旱季節(jié)一般3~5天,分株傷口即可自愈良好,不用任何護理。但在陰涼的梅雨季節(jié),常會造成傷口腐爛,引起莖部凹陷,對莖部損傷比較大,因此,這個季節(jié)分離子株后,應讓母株有避雨、通風的條件,使傷口盡快晾干。蘆薈的分株繁殖,可采用三種方法:(1) 將由蘆薈基部或根部的吸芽長成的幼株直接從母體剝離下來,然后移栽到苗圃或生產田中。剛移栽的蘆薈幼苗,由于脫離了母株,營養(yǎng)供應來源發(fā)生變化,自生根尚未扎入土壤中,幼株根系發(fā)育形成需要一段時間,會出現(xiàn)一個營養(yǎng)不足的“饑餓時期”,如受到烈日照射,苗色呈紅褐色,外葉干縮,這是蘆薈移栽后的“緩苗現(xiàn)象”。此時采用適當遮蔭,可縮短緩苗時間,促進蘆薈恢復生長。(2) 用刀具將蘆薈植株萌發(fā)出的幼苗與母株分離,但不要拔出來,仍讓幼苗留在原位,使其生長一段時間(一般半個月左右),形成獨立的根系,完全達到自養(yǎng)狀態(tài),再將幼苗帶土移載,定植在大田中,及時澆水。如果蘆薈幼苗采用先切離,再帶土移栽的方法,基本上無“緩苗期”。蘆薈幼苗生長很快,在春夏秋季這種方法都可以隨時進行,但比較費時。(3) 在進行分株繁殖時,先將蘆薈幼苗從母株上剝離出來,然后攤在地上,在通風處干燥數(shù)日,使其剝離傷口完全愈合后再定植,這樣可以促進植株發(fā)根和緩苗,縮短緩苗期,減少蘆薈幼苗死株,成活率大大提高。在分株繁殖時,要注意,無論是塊莖芽還是吸芽,分離后都不宜馬上栽入土中,應讓其根部傷口在陰涼、通風、避光處稍晾干后才能植入土中,因為芽苗營養(yǎng)代謝力較差,傷口太濕容易引起腐爛。對于地上莖分離的吸芽子株,根系發(fā)育比較困難,直接栽入土中也易受潮引起腐爛,所以,吸芽分離后應在陰涼、通風、避光處晾的時間長一些,2~3天都可以,然后再插入疏松、排水良好的培養(yǎng)土中。(三)扦插繁殖法扦插繁殖是指切斷蘆薈地上莖作繁殖材料,然后插入營養(yǎng)基質中促發(fā)生根而培育蘆薈苗的方法。扦插繁殖與分株繁殖的區(qū)別是:分株繁殖是將帶根的完整的蘆薈幼苗植株,從母體上分離下來,進行繁殖。扦插繁殖是利用不帶根蘆薈主莖和側枝的下端可以發(fā)生不定根的特性,分離繁殖蘆薈的新株,這對于分枝發(fā)達和莖節(jié)容易伸長的品種如木立蘆薈更為適宜。 [詳情]

1/2 記錄數(shù):7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末頁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kf@nongmiao.com 在線咨詢:農苗網客服 點擊即時交流

Copyright ©2012-2025 農苗網版權所有

浙ICP備090824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