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洞栽培是淄博人民生產食用菌的一大創(chuàng)舉,具有充分利用資源、不占地、可四季栽培、冬暖夏涼、溫度恒定、濕度適中的特點。為此,臨淄區(qū)首次啟動了“土洞食用菌生產新技術開發(fā)工程”。探索出“土洞雙孢菇——蒜黃——雞腿菇”高效種植模式,取得了較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一般建造長約50m的土洞費用在2000元左右,而種植三茬作物產生的經濟效益在2萬元以上,經濟效益顯著。現(xiàn)將關鍵技術措施總結如下:
一、茬口安排雙孢菇于8月上、中旬備料,至9月上中旬接種,10月中、下旬開始出菇,11月下旬—12月上旬采收完畢。雙孢菇采收結束后,12月中、下旬開始種蒜黃,采用雙層立體種植,20—25d采收第1茬,可連續(xù)收獲2—3茬。在翌年3月上、中旬種一茬雞腿菇,5月中、下旬采收。
二、土洞的標準土洞要求長50m,寬2.5m,高2m。洞要直,洞門要建個緩沖室,一般長、寬、高各3m,前后門高1.8m,寬1.2m,以利于進、出料方便。通風口上、下垂直,下口直徑1—2m,上口直徑60—70cm,總高在6.5—7m,一般高出地面1.5—2m。洞頂呈半圓形,洞內可搭支架,進行多層栽培。
三、雙孢菇栽培技術要點
1.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溫度控制在14—18℃,空氣相對濕度為85%—90%,發(fā)菌期培養(yǎng)料含水量為65%—70%,覆土含水量18%—20%,pH值較適為7—7.5,洞內空氣在確保溫濕度的基礎上,要隨時通風。
2.原料的配比,處理。與一般栽培法相同。
3.接種前的準備。首先做好山洞的消毒滅菌,每100平方米用敵敵畏0.5kg,甲醛1kg,對水3—4倍在火爐上熏蒸或噴霧。為確保人員安全,消毒24h后進料,把發(fā)酵好的料均勻鋪在洞兩側,料厚20—25cm,中間人行道寬40cm,料用木板壓平,以備接種。
4.接種方法。分層撒播。即每平方米用菌種0.5—0.75kg,先把其中2/3的菌種均勻撒在料面上,再用二齒鉤把菌種混入料中,剩余菌種再撒于表面,稍翻動,用料蓋嚴,較后用木板拍平。正常情況下接種15—18d后,即有2/3以上菌絲吃料,大部分菌絲已接近培養(yǎng)料底部,這時開始覆土,一般覆土3—4cm厚。
5.出菇期管理與采收。土洞種植雙孢菇,水分管理應本著“勤噴、少噴菇密多噴,菇稀少噴前期多噴,后期少噴”的原則,并加強通風。一般從接種到出菇需35—40d。當菇長到直徑3—5cm時,就要及時采收。
四、蒜黃的栽培技術要點
1.播前準備及播種方法。首先在栽雙孢菇的料面上噴一遍50%多菌靈和90%敵百蟲800倍液作消毒處理,然后將廢菌料翻入地中作生產用土。在洞中間留出40cm作人行道,兩邊用竹竿搭架,架高1m,架上平鋪層細竹竿。在地面和細竹竿上各鋪上塑料薄膜,把栽培土按10—12cm的厚度分別均勻鋪在塑料薄膜上面,這就是本區(qū)菇農摸索的立體種植蒜黃模式,這樣種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間,是只有地面種植蒜黃收入的2倍。蒜種按12kg/平方米準備,蒜頭擺滿后覆上細沙土3—4cm,澆透水,勿使床面積水。然后再用細沙土補縫隙,使蒜頭不外露。
2.管理與收獲。洞內溫度一般保持在13—15℃,栽后20—25d,蒜黃長到30cm左右時,割第1茬。割時注意貼地面割下,但不要割傷蒜瓣。可根據產量收割2—3茬,產量較高時可收割3茬。收獲完后將蒜種和土一起清出洞外,在洞內和地面土上噴一遍800倍的多菌靈液,為種植雞腿菇做準備。
五、雞腿菇栽培技術要點
1.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雞腿菇菌絲生長較適溫度為22—28℃,子實體生長較適溫度12—18℃,3月份氣溫尚較低,注意保溫作為床栽培養(yǎng)料濕度可以適當提高一點;雞腿菇為好氣性菌類,在保證溫濕度的前提下,應盡量加強通風。培養(yǎng)料的酸堿度調至7.5—8為宜。
2.原料的配比、處理和菌袋制做,發(fā)菌。同一般栽培法相同。
3.接種方法
(1)處理畦床。中間留40cm的人行道,兩邊畦床寬1m,深挖20cm,再噴施50%多菌靈800倍液消毒。
(2)接種菌袋不覆土。將發(fā)好的菌袋脫袋后橫排埋入已處理好的畦床,菌袋間距3—4cm,間隙用營養(yǎng)土填充,再覆上2—3cm厚的營養(yǎng)土,覆土結束后及時大水漫灌畦床。
4.出菇管理及其采收。使出菇溫度控制在15—22℃,濕度控制在85%—90%,溫度高時雞腿菇生長速度快,必須及時采收,否則“自溶”,失去商品價值。較好潮菇采收后,及時清理菇床,去除死菇、菇根并補足覆土,養(yǎng)菌3—5d后補水。第2潮菇采收后,可噴200倍液增菇素和葡萄糖來提高后期產量。以后茬次管理同第2潮,并根據氣溫及雞腿菇生長情況,確定結束時間。
中國農業(yè)網編輯
(記者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