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梅雨季節(jié)的強降水給林木種苗造成一定的損失,特別是山地造林苗木特別容易受災(zāi),因為這段時間苗木處于幼苗階段,基部尚未木質(zhì)化,特別怕澇、怕病,因此,做好這段時期苗木培育管理工作,是為今冬明春提供造林苗木保障的基礎(chǔ)。在梅雨季節(jié)里應(yīng)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清溝排水 苗圃地的苗床在筑床時即要做到床高溝深,以利于排水。在多雨季節(jié),要隨時注意做好排水防澇,要求排水溝暢通,做到大雨時水不淹沒床面,雨停之后床溝無積水,防止苗根浸水引起腐爛。 二、防治病害 在梅雨季節(jié)甚至以后一段時期內(nèi),由于濕度大,氣溫較高,既利于幼苗生長,但亦是病菌繁殖較快的時期。因此,在幼苗出土后應(yīng)及時噴灑0.5%波爾多液,進行預(yù)防,要求7-10天噴藥一次,約一個月后,波爾多液的濃度可增至1%,并且要連續(xù)噴藥至幼苗基部木質(zhì)化之后。 在發(fā)現(xiàn)幼苗發(fā)生病害時,可選用800倍液的多菌靈或退菌特,1000倍液的日本產(chǎn)甲基托布津進行噴灑,并及時將病害嚴重和死亡的苗木拔掉銷毀。 三、及時間苗 幼苗期的密度,以保持一定郁閉度為好,因為如果幼苗稀疏,不僅影響苗木的單位面積產(chǎn)量和質(zhì)量,而且在雨季容易使幼苗“穿泥褲”,影響幼苗的呼吸作用,引起生長不良。但其密度應(yīng)根據(jù)生長情況結(jié)合除草及時分次間苗,這樣可以使幼苗在雨季不致“穿泥褲”,并可促進幼苗的高生長和粗生長。間苗時間宜在雨后土壤濕潤時進行,較后一次定苗時間以七月中旬為好。 四、施用追肥 苗木施用追肥,應(yīng)視苗圃土壤肥力,基肥用量以幼苗生長情況而定。山地育苗、土壤肥力較差,要特別注意多施肥。在苗木初生長階段,應(yīng)掌握少量多次,適時適量,分期巧施,先稀后濃的原則,并注意氮、磷、鉀的配合。幼苗初期施氮肥、磷肥較好,以促進幼苗發(fā)育生根;在苗木生長旺盛期,則以氮、磷、鉀等肥料配合施用為好,以促進苗木迅速生長;入秋后停施氮肥,防止苗木徒長,發(fā)生凍害,要施用磷鉀肥料,以促進苗木的木質(zhì)化。 五、遮蔭抗旱 幼苗在梅雨季節(jié),由于溫度較高,濕度較大而生長迅速,但較嫩弱。因此,在梅雨季過后,進入夏季高溫時,幼苗經(jīng)受不住強烈陽光的照射而使頂芽受傷,影響生長。為此,除了圃地日照時間短,水源充足,灌溉條件好,幼苗生長強壯的,可不遮蔭外,應(yīng)及時搭好蔭棚,使幼苗在高溫期繼續(xù)旺盛生長。蔭棚透光度不宜低于40%,高溫期過后(約8月底),即應(yīng)將蔭棚逐步拆除。如果透光度過小,拆棚過遲,使苗木不能完全木質(zhì)化,冬季苗木頂端容易發(fā)生凍害。 [詳情]
青皮類型蘿卜生長期短,商品性好,抗病力強,耐貯藏,秋季栽培畝產(chǎn)4500公斤左右。一、品種。可選擇天津莊子蘿卜、沙窩蘿卜、山東春蘿1號,以及引進的德日2號秋蘿卜等品種。二、整地施肥。畝施腐熟農(nóng)家肥3000公斤、氯化鉀2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作基肥。深翻耙細做成15厘米高的小壟,壟寬20厘米。三、播種。7月下旬播種,畝用種0.5公斤。壟上開溝條播,播深3厘米,蓋細土2厘米厚,播后踩實。與此同時,在距播種溝7-8厘米處開5厘米深的溝,畝施尿素10公斤作種肥。四、苗期管理。出苗前保持土壤濕潤。分別于幼苗1片真葉和3片真葉時間苗,間苗后噴灑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防治蚜蟲。定苗時間不宜過早,株距15厘米,選留健壯苗。五、水肥管理。第二次間苗后隨澆水畝追施尿素20公斤。肉質(zhì)根開始膨大后,保持表土濕潤,隨澆水畝再追施尿素20公斤。收獲前適當澆水以避免糠心。六、中耕培土。苗期至封壟前中耕4-5次,前期深,后期淺;澆水后及降雨后須松土除草。肉質(zhì)根露出地面后進行培土護根,使其直立生長。10月上中旬收獲上市。 (記者 佚名) [詳情]
【形態(tài)特征與品種】黑葉觀音蓮為多年生草本。為美葉芋(A.sanderiana)和樓氏海芋(A.lowii)的雜種。莖短縮,常有6~4枚葉。葉箭形盾狀,長30~40厘米,寬10~20厘米,先端尖銳、有時尾狀尖。葉柄長,淺綠色,葉緣有5~7個大型齒狀缺刻,主脈三叉狀,側(cè)脈直達缺刻。葉濃綠色,葉脈銀白色,葉緣周圍有一圈極窄的銀白色環(huán)線,十分醒目,葉背紫褐色。 常見同屬觀賞種有美葉芋(A.sanderiana),又稱美葉觀音蓮。葉長箭形,銀綠色葉面有光澤,具有灰白色葉脈,主側(cè)脈突出明顯。樓氏海芋(A.Iowii),葉形大,闊心臟形,葉面淡棕綠色,葉脈灰綠色。大葉觀音蓮(A.longiloba),葉箭形,葉長30~50厘米,葉柄細長挺立,葉面墨綠色,葉脈銀灰綠色。莫特方坦觀音蓮(A.mortefontanensis),葉長50厘米,長箭形,淡藍綠色,具銀、綠脈紋。沃森觀音蓮(A.watsoniana),葉形大、皺褶、革質(zhì),葉藍綠色,具銀、白脈紋,葉背紫色?剖嫌^音蓮(A.korthalsii),葉箭葉形,淡綠色,具銀白色脈紋。海芋(A.macrorrhiza),葉片大而薄,盾形,葉柄長,深綠色。斑葉海芋(A.macrorrhizavar.variegata),葉片濃綠色,具乳白色和淺綠色斑塊。龜甲觀音蓮(C.cuprea),又名大花葉芋,葉心臟形,中肋和羽狀側(cè)脈為深綠色,明顯下凹,葉背紫色。另外,還有番芋(A.cucullata)、香觀音蓮(A.jodora)、灰色觀音蓮(A.plumbea)。 【生物學特性】黑葉觀音蓮原產(chǎn)亞洲熱帶。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huán)境。生長適溫25~30℃,冬季溫度不低于15℃。3~9月為22~27℃,9月至翌年3月為16~22℃。氣溫低于15℃,生長停滯呈休眠狀態(tài)。其中大葉觀音蓮耐寒力較強,可耐10℃以下低溫,但不能低于7℃。 黑葉觀音蓮耐水濕,生長季節(jié)盆土要保持濕潤,空氣濕度在70%~80%,有利葉片生長發(fā)育。黑葉觀音蓮在盆土干旱情況下,葉片柔軟下垂,但澆水后很快恢復原狀,對干旱也有一定抗性。 黑葉觀音蓮喜半陰,切忌強光暴曬。在半陰環(huán)境下,葉色鮮嫩而富有光澤,葉脈清晰,葉色深綠。如在強光直射下,葉面粗糙,葉色灰白,葉脈模糊,葉面有時發(fā)生灼傷斑點。 土壤以排水好、肥沃、疏松的腐葉土或泥炭土為合適。 【繁殖方法】常用分株和組培繁殖。 分株繁殖:在4~5月間,將母株從盆中托出,掰開母株旁的小塊莖分別盆栽。如塊莖剝開時有傷口,可用草木灰涂抹或硫磺粉消毒,以防盆栽時受濕腐爛。 組培繁殖:黑葉觀音蓮可用葉片、葉柄和塊莖作為外植體。如用葉片,在無菌條件下,經(jīng)75%酒精消毒15秒,再用0.1%升汞溶液表面消毒8~10分鐘,用無菌水沖洗4~5次。將葉片切成0.5平方厘米小塊進行接種。誘導愈傷組織的培養(yǎng)基用MS加6-芐氨基腺嘌呤1毫克/升和2,4-D1毫克/升。接后30天分化出叢生芽。再過25天,叢生芽長成小苗,剪下轉(zhuǎn)入1/2MS加萘乙酸0.5毫克/升生根培養(yǎng)基,20天后成為完整植株。 【栽培管理】盆栽黑葉觀音蓮常用15~20厘米盆。由于黑葉觀音蓮肉質(zhì)根發(fā)達,基質(zhì)用培養(yǎng)土、泥炭土和粗沙的混合土壤。盆底多墊瓦片和碎磚。5~9月生長旺盛期,每半月施肥1次,也可用"卉友"20-20-20通用肥,但氮肥不能過量,否則葉柄伸長,葉片變薄,容易倒伏。冬季葉片枯萎后,塊莖休眠,盆土要保持干燥,放溫暖場所貯藏。如果塊莖貯藏過程中濕度大,溫度低,塊莖易腐爛。黑葉觀音蓮由于葉片大而薄,葉片數(shù)少,不注意容易破損。因此,盆栽植株的每枚葉片生長位置需合理,達到優(yōu)質(zhì)盆花的要求。在栽培過程中注意葉片的排列方向和去留,進行適當調(diào)整。 【病蟲害防治】常見有灰霉病危害,病害初期,用59%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易發(fā)生莖腐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蟲害有蚜蟲接觸傳播花葉病,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另外有斜紋夜蛾、菜青蟲危害,用10%除蟲精乳油3000倍液噴殺。 【產(chǎn)后處理】黑葉觀音蓮葉形美觀,葉色墨綠,十分誘人,盆栽點綴客廳、書房和窗臺,更顯典雅豪華。如在賓館、商廈的茶室和櫥窗中擺放,栩栩如生,更顯一番情趣。 (記者 佚名) [詳情]
(一)栽培技術(shù) 1.選地整地:凹葉厚樸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以疏松、富含腐殖質(zhì)、呈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土和壤土為好,山地黃壤、紅黃壤也可種植,黏重、排水不良的土壤不宜種植。深翻、整平,按株行距3米×4米或3米×3米開穴,穴深40厘米,50厘米見方,備栽。育苗地應(yīng)選向陽、高燥、微酸性而肥沃的砂壤土,其次為黃壤土和輕黏土。施足基肥,翻耕耙細,整平,作成1.2一1.5米寬的畦。 2.繁殖方法:主要以種子繁殖,也可用壓條和扦插繁殖。 (1)種子繁殖:栽培技術(shù)得當,田間管理的好,10月份果鱗露出紅色的種子,采下果實,選大果,種子飽滿無病蟲害的留種用;彀璐稚,除去紅色蠟質(zhì),反復揉搓,趁種鮮播種、育苗。如果春播,裝入麻袋,掛陰涼通風處,忌將果實與種子分離。播種前把種子用棕片包住,放冷水中浸泡2天,用粗沙搓掉種子外面的紅蠟,洗凈種子,播種育苗,種子外運要曬2~3天再裝袋,不能脫粒,否則發(fā)芽率降低。 播前進行種子處理;①浸種48小時后,用沙搓去種子表面的蠟質(zhì)層;②浸種24-48小時,盛竹籮內(nèi)在水中用腳踩去蠟質(zhì)層;③濃茶水浸種24-48小時,搓去蠟質(zhì)層。 育苗地選低山半陰半陽、肥沃的砂質(zhì)壤上或黃壤或輕壤黏土,一年即能長30多厘米高,如果高山育苗,需2年多時間,做100-160厘米寬的苗床,施足基肥,撒播或條播,覆細土約3厘米輕壓,使種子與細土密接,再蓋薄層稻草,苗出土后,揭去蓋草,并除草。苗高6厘米時,施淡人糞尿,注意及時澆水和排水。 條播為主,行距為25-30厘米,粒距5-7厘米,播后覆土、蓋草。也可采用撒播。每畝用種15-20千克。一般3-4月出苗,l-2年后當苗高30-60厘米時即可移栽,時間在l0一11月落葉后或2-3月萌芽前,每穴栽苗1株,澆水。 移栽:苗高60厘米左右起苗定植。初春萌發(fā)時挖起,起苗時,從畦邊順行深挖,防止斷根。栽前將主根剪短,按行株距230~300厘米,挖好直徑60厘米左右,深50厘米左右的穴,栽時使根部伸直,蓋土后壓緊,澆水后再蓋一層疏松細土。定植后經(jīng)常澆水,到苗成活為止。 (2)壓條法:凹葉厚樸生長10年后,在樹干基部四周生長多數(shù)幼苗,在立冬之前或早春,挖開母株基部的泥土,在與母株著生的近基部從外側(cè)用刀橫割深入一半,中下部用手握住,向切口的相對方向攀壓,使樹苗從切口縱裂約長2厘米,裂縫中放置小石塊使其夾住,然后蓋土高出地面約5~6厘米,稍壓、澆水。第二年早春刨開土見割口生根則可截斷移栽。此外采收時砍樹干剝皮,在樹兜基部冬天堆上次年有大量幼苗萌發(fā),第三年早春即可按前法壓條移栽繁殖,每株樹只能留一株苗率,生長10~15年后又可采伐。 (3)扦插繁殖:2月選徑粗1厘米左右的l-2年生枝條,剪成長約20厘米的插條,插于苗床中,苗期管理同種子繁殖,翌年移栽。 3.田間管理:定植后經(jīng)常澆水,苗成活為止。前五年可在林內(nèi)間套種各種作物,豆類、菜類、藥材等矮稈植物,做到經(jīng)常除苗松土。每年春天施農(nóng)家肥料、草木灰、人糞尿或混合施硫酸銨過磷酸鈣。施肥方法:植株旁邊開穴施入肥料并在樹根部培土。移栽于干旱地方要注意抗旱保苗。生長15年以上的樹,樹皮還很薄,必要時砍幾刀促進樹皮增厚。 4.病蟲害防治(1)葉枯病為害葉片。防治方法;清除病葉;發(fā)病初期用1∶1∶100波爾多液噴霧。 (2)根腐病苗期易發(fā),為害根部。苗期注意根腐病,發(fā)現(xiàn)后拔掉病株,穴位要消毒,防止傳染。栽種時選擇排水良好的地方,雨季注意排水,即可防止根腐病。 (3)立枯病苗期多發(fā)。 (4)褐天牛幼蟲蛀食枝干。防治方法:捕殺成蟲;樹干刷涂白劑防止成蟲產(chǎn)卵;用80%敵敵畏乳油浸棉球塞入蛀孔毒殺。 (5)褐邊刺蛾和褐刺蛾幼蟲咬食葉片,可噴90%敵百蟲800倍液或Bt乳劑300倍液毒殺。 (6)白蟻為害根部?捎脺缥渺`粉毒殺;或挖巢滅蟻。 (記者 佚名) [詳情]
白睡蓮一般用分株繁殖和播種繁殖,分株繁殖:是白睡蓮的主要繁殖方法,于每年春季3至4月份,芽剛剛萌動時將根莖掘起,用利刀分成幾塊。保證根莖上帶有兩個以上充實的芽眼,栽入池內(nèi)或缸內(nèi)的河泥中,另行栽植即可。播種繁殖:在花后用布袋將花朵包上,這樣果實一旦成熟破裂,種子便會落入袋內(nèi)不致散失。將橢圓形飽滿的種子收集后,裝在盛水的瓶中,密封瓶口,投入池水中貯藏。翌春撈起,將種子傾入盛水的三角瓶,置于25C~30C的溫箱內(nèi)催芽,每天換水,約經(jīng)2周種子萌發(fā),待芽苗長出幼根便可在溫室內(nèi)用小盆移栽。種植后將小盆投入缸中,水深以淹沒幼葉1厘米為度。4月份當氣溫升至15C以上時,便可移至露天管理。隨著新葉增大,換盆2~3次,較后定植時缸的口徑不應(yīng)小于35厘米。有的植株當年可著花,多數(shù)次年才能開花。 [詳情]
摘自:中國植保資訊網(wǎng)彎孢霉葉枯病又叫凋萎病,病原為彎孢霉屬真菌(Curvularia spp.) 各地均有分布。管理不良,生長較弱的草坪發(fā)病尤重。彎孢霉菌除侵染畫眉草亞科的禾草外,主要侵染早熟禾亞科的草,有早熟禾、草地早熟禾、匍匐翦股穎、細葉羊茅、加拿大早熟禾、黑麥草等。 一、癥狀表現(xiàn)發(fā)病草坪衰弱、稀薄、有不規(guī)則形枯草斑,枯草斑內(nèi)草株矮小,呈灰白色枯死。草地早熟禾和細葉羊茅,病葉是從葉尖向葉基由黃變棕色變灰,直到較后整個葉片皺縮凋萎枯死,有時還能看到中心棕褐色,邊緣紅色至棕色的葉斑。匍匐翦股穎病葉從黃色變到棕褐色較后凋落。不同種的病菌所致癥狀也有所不同,如新月彎孢侵染草地早熟禾,病葉上生橢圓形、梭形病斑,長0.3~0.7cm,病斑中部灰白色,周邊褐色,外緣有明顯黃色暈圈,數(shù)個病斑匯合造成葉片枯死。不等彎孢所致的病株根頸部葉片變褐、腐爛,病葉上生褐色病斑,中部青灰色,有黃色暈。 二、發(fā)病規(guī)律主要發(fā)生在30℃左右的高溫和高濕條件下。主要侵染正在經(jīng)歷高溫逆境或高溫生長停止的草。病菌隨風雨傳播。除禾草外,還可侵染多種禾谷類作物和禾本科雜草,但以發(fā)生在遭受高溫和干旱逆境的一年生早熟禾上較為常見。種子普遍帶菌。生長不良,管理不善,長勢弱的草坪發(fā)病均重。潮濕和過量施用氮肥有利病害發(fā)生。 三、防治措施(1)把好種子關(guān),播種抗病和耐病的無病種子,提倡不同草種或品種混合種植。 (2)適時播種,適度覆土,加強苗期管理以減少幼芽和幼苗發(fā)病。合理使用N肥,特別避免在早春和仲夏過量施用,增加P、K肥。 (3)澆水應(yīng)當在早晨進行,特別不要傍晚灌水。避免頻繁淺灌,要灌深、灌透,減少灌水次數(shù),避免草坪積水。 (4)及時修剪,保持植株適宜高度。如綠地草坪較低的高度應(yīng)為5—6 cm。(5)及時清除病殘體和修剪的殘葉,經(jīng)常清理枯草層。 (6)化學防治:播種時用種子重量0.2%~0.3%的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草坪發(fā)病初期用必菌鯊800-10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或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等藥劑噴霧。噴藥量和噴藥次數(shù),可根據(jù)草種、草高、植株密度以及發(fā)病情況確定。較新特效藥劑:噴克菌、阿米西達、醚菌酯等。 [詳情]
咨詢熱線:0571-87153887 郵箱:kf@nongmiao.com 在線咨詢:
Copyright ©2012-2025 農(nóng)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