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苗網(wǎng)

葛根專題

葛根專題:帶您一站式了解葛根,種植葛根……

葛根湯證



「做最有腔調(diào)的中醫(yī)人」

中醫(yī)經(jīng)典 | 養(yǎng)生之道 | 膳食調(diào)理 | 國學文化

史夫人
初診 七月十八日,長途受暑,遭喪哀痛,又新感寒。項頸強痛,腹微痛,昨數(shù)如廁,今已止。微咳。脈數(shù)弱,舌白不潤。仍宜辛溫發(fā)表,加潤藥。
葛根9克,赤芍6克,兜鈴9克(炙),生姜銅元大四片,麻黃1.8克,花粉9克,制香附4.5克,桂枝3克(后下),象貝9克,益元散9克(包)。
二診 七月十九日,項強瘥?容^爽,曾瀉一次。腹中雷鳴,稍欲食,食卻不舒。自覺仍有熱,診之無熱?诳啵嗵Ρ“。宜理胃腸。
甘草3克,干姜2.1克,葛根9克(煨),枳殼6克,川連1.5克,姜夏9克,藿梗6克,生姜銅元大三片,淡芩6克,太子參9克,連翹6克。
【按】患者頸項強痛,腹痛下利,乃是
葛根湯之明證,當屬太陽中風表實證!秱摗け嫣柌∶}證并治》:“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本案患者長途受暑,遭受哀痛,又新感寒,多種因素相合寒暑濕傷表,而悲哀傷氣于中,故陸氏在
葛根湯治療風寒表實證的同時,加益元散清暑利濕,又因患者有微咳所以再加象貝、制香附、花粉,理氣化痰止咳。二診,病患項強已愈,咳也緩解,唯有脾胃尚不很好,故陸氏指出“宜理胃腸”,以葛根芩連湯為主,再加姜夏、藿梗、干姜、連翹、枳殼、太子參等藥取法清暑益氣湯之方意,以達清暑養(yǎng)陰利濕的功效。
傅太太
初診 頭痛,惡寒,骨楚,咽痛,微嘔,不思食。脈浮緊,舌色平。昨發(fā)熱,今日但寒不熱。
葛根9克,赤芍6克,甘中黃4.5克,麻黃2.1克,桔梗6克,板藍根9克,桂枝4.5半(后下),桑皮9克,杏仁9克。
二診 感冒熱退,胃呆不思食。先是曾發(fā)角弓反張,如臟躁,今雖不發(fā),仍復心悸,怕煩。脈舌自和。
云苓15克,炙草3克,白蔻仁3克,
陳皮6克,桂枝4.5克(后下),制香附9克,太子參9克,枳殼6克,生白術(shù)9克,煅牡蠣21克,炒谷芽9克。
【按】本案患者頭痛、惡寒、骨楚、咽痛、脈浮緊,一望而知乃風寒表實之證,因其無喘故而用
葛根湯為主方。陸淵雷在《傷寒論今釋》中說:“葛根湯為發(fā)熱、頭痛、脈浮、無汗之主方,應用最廣,不必見顯著之項強也。其異于麻黃湯者,麻黃證有喘,葛根證無之;麻黃證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葛根證縱有骨楚,亦頗輕微。”陸氏在本案中用葛根湯之主藥再加桑皮、杏仁、板藍根、甘中黃等清熱涼血、化痰解毒。
二診感冒熱退,但胃中不和,納呆不思食,而且還有心悸和角弓反張的跡象,故陸氏以白蔻仁、
陳皮、生白術(shù)、炒谷芽、太子參等調(diào)脾胃為主,再加苓桂術(shù)甘湯化痰飲止驚悸,另加煅牡蠣重鎮(zhèn)防角弓反張的風動。
沈?qū)殞?/span>
初診 感冒發(fā)熱而咳,昨忽身冷暈厥,此因夾有食積之故,宜五積散,然稚弱,當小其劑。
葛根9克,赤芍6克,枳實6克,生姜銅元大三片,麻黃1.8克,象貝9克,楂炭9克,桂枝3克(后下),杏仁9克,神曲9克。
【按】五積散:源于《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蒼術(shù)、厚樸陳皮、半夏、茯苓、甘草、麻黃、桂枝白芍當歸、川芎干姜、枳殼、桔梗、白芷等15味藥物組成。
患兒感冒發(fā)熱而咳,陸氏認為是風寒外感夾有食積,當用五積散,但從陸氏組方情況看,本案處方實際上是
葛根湯加上消食化痰去積的藥物,故本書將該病案定位為葛根湯證。此案葛根湯治療外感風寒之證,神曲、楂炭、枳實、象貝、杏仁之屬化痰去積,諸藥合用共奏祛風寒、去食積之功效。
【小結(jié)】
葛根湯乃是傷寒太陽病之名方,歷代醫(yī)家都很倚重,陸氏也很擅長使用此方。金代成無己說:“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者,中風表實也,表實宜發(fā)汗,是以葛根湯發(fā)之也!薄昂皻馍,客于二陽,二陽方外實而不主里,則里氣虛,故必下利,與葛根湯,以散經(jīng)中甚邪!
可見
葛根湯常用于外感風寒表實,不喘而有下利者。對于葛根湯,陸氏亦有自己的看法:“葛根湯以芍藥破毒害性物質(zhì)之結(jié):且以緩馳腹內(nèi)組織血管之攣急,以麻、桂開汗腺而祛毒出表,以葛根輸達津液,使消化管中之營養(yǎng)液,吸收于血管,灌注于肌表,則項強自除,下利自止。至于麻疹、天花、猩紅熱等,其毒害性物質(zhì)必須排泄于肌表者,得葛根湯,則疹點亦隨外達之津液而透發(fā)!贝颂庩懯蠀R通中西醫(yī),解釋葛根湯的藥效,并且拓展了葛根湯的適應范圍,值得借鑒。




側(cè)欄導航
農(nóng)苗網(wǎng)微信
在微信上關(guān)注我們